主站

  • 河南
  • 陕西
  • 山西
  • 北京
  • 河北
  • 安徽
  • 湖南
  • 湖北
  • 山东
  • 甘肃
  • 安徽
  • 天津
  • 浙江
  • 江苏
  • 黑龙江
  • 内蒙古
  • 广西
  • 新疆
  • 新疆兵团
  • 忘记密码?注册

    2017年国考笔试:行测如何提高正确率

    2016-07-06 15:33:21

    分享:

      

    导读公务员、事业单位、农信社、招警、招教、选调生、政法干警、公选、遴选等最新招聘信息、备考资料,请查看京佳教育官方网站http://www.jingjia.org/


    2017年国考笔试:行测如何提高正确率

      2017年国考,预计将于2016年10月中旬启动。很多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反映很多题目难度不大,但是稍不注意,明明可以十拿九稳的题就会马失前蹄。所以,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需要足够的题目训练,通过反复试错来强化对自己经常错的考点的认知,最终实现高正确率。

      下面我们以一道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为例,来介绍一下为什么需要通过试题训练来强化对自己经常错的考点的认知,从而实现低错误率。

      【例题】

      相邻效应指的是个体或者组织的付出和其应该获得的利益之间存在不一致,但由此形成的费用差别和收益差别在社会上却没有相应的弥补来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涉及相邻效应的是( )

      A.某厂训练的熟练工跳槽到其他厂家工作

      B.工厂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允许范围内的噪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有影响

      C.甲厂生产的品牌电脑非常畅销,乙厂也盗用该品牌进行销售

      D.邻居甲家养护良好的草坪花木常常使得习惯早起的乙神清气爽

      【考生版错误解析】

      很多考生做错了这道题,他们的答案和解析是这样的:

      选B。定义中的要点有:(1)付出和其应该获得的利益之间存在不一致;(2)费用差别和收益差别没有相应的弥补来源。

      A项,“训练的熟练工跳槽”对于原厂来说是付出和获利间的不一致且无弥补来源,符合定义要点。

      B项,不存在工厂的付出和获利间的关系,不符合定义要点,当选。

      C项,乙厂盗用甲厂的品牌进行生产销售,而甲厂并没有得到乙厂的补偿。对于甲厂来说,存在付出和获利间不一致的情形,符合定义要点。

      D项,乙因甲家的草木神清气爽,对于甲家来说则是付出和获利间的不一致且无弥补来源,符合定义要点。

      【错解分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说上面的那个解析是错误的。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准、找全定义中的要点:(1)个体或者组织的付出和其应该获得的利益之间存在不一致;(2)费用差别和收益差别在社会上没有相应的弥补来源。然后将各个选项与定义要点逐一对照、分析。

      A、D两项明显符合定义要点,首先排除。然后看B项,工厂的噪音对周边居民有影响,如果从工厂角度来讲,确实不存在明显的付出与获利不一致的情形;但是如果从居民角度来看,居民付出了健康代价,却没有得到补偿,居民付出和获利间不一致且无弥补来源(因为噪音是在允许范围内的),符合定义要点。再看C项,乙厂盗用甲厂的品牌进行生产销售,这种行为本身属于违法行为,甲可以通过法律诉讼获得赔偿,也就是说甲厂虽然付出和获利不一致,但是有弥补来源,不符合定义要点,当选。

      上述解析之所以错误,首先在于定义中的要点信息没有找全,没有明确认清主体(个体或者组织),最关键的是忽略了“在社会上”这个关键词,即在社会上没有相应的弥补来源。

      【京佳正确解析】

      选C。定义中的要点有:(1)个体或者组织的付出和其应该获得的利益之间存在不一致;(2)费用差别和收益差别在社会上没有相应的弥补来源。

      A项,“训练的熟练工跳槽”对于原厂来说是付出和获利间的不一致且无弥补来源,符合定义要点。

      B项,“忍受工厂的噪音”对于周边居民来说是付出和获利间的不一致且无弥补来源,符合定义要点。

      C项,乙厂盗用甲厂的品牌,属于违法行为,甲厂可以依法要求乙厂就侵权行为进行赔偿,不符合定义要点,当选。

      D项,早起的乙因甲家的草木神清气爽,对于甲家来说则是付出和获利间的不一致且无弥补来源,符合定义要点。

      【指点迷津】

      拿到定义判断题,首先是要找准、找全定义中的要点。定义判断中的定义都有严格的结构特征和丰富的要点信息(包括主体、客体、行为、目的、原因、条件、行为方式、结果等),这些要点信息往往就是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定义的关键。在答题时,一般结合排除法,用这些要点信息逐个排除选项。

      那么上述例题的定义中,主体就是个体或者组织,行为就是付出,目的就是获得利益,结果就是付出和获利之间不一致且在社会上没有相应的弥补来源。

      在这里,尤其要注意题干中的“且”字,C项之所以不符合定义,就在于虽然“付出和获利之间不一致”,但是“在社会上有相应的弥补来源”。

      【小结】

      定义判断是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题型,几乎每年都会考查5或10道题。相对于行测其他题型来讲,定义判断算是比较容易的一类题型,但是容易不代表好拿分,考卷中偶尔出现的一些难题、怪题可能会让考生措不及防。在复习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答题时一定要找准题眼,找全解题关键点。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招聘信息具体以原文公告为准

    上一篇:2017年国考笔试:行测逆否命题的实战应用

    下一篇: 李克强:支持科研人员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推荐阅读

    联系我们:
    北京丨河南丨陕西丨山西丨浙江丨甘肃丨湖北丨山东丨河北丨黑龙江丨湖南丨内蒙古丨新疆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