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 河南
  • 陕西
  • 山西
  • 北京
  • 河北
  • 安徽
  • 湖南
  • 湖北
  • 山东
  • 甘肃
  • 安徽
  • 天津
  • 浙江
  • 江苏
  • 黑龙江
  • 内蒙古
  • 广西
  • 新疆
  • 新疆兵团
  • 忘记密码?注册

    面试热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育

    2014-02-19 10:13:42

    分享:

      

      大学被称作象牙塔,是人们向往的阳光、青春、活力之地。然而,近几年发生在校园里的一系列暴力冲突事件,令社会各界震惊。人们在为这些年轻生命凋落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层次剖析和思考。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大学校园发生暴力冲突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当事人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未能形成正常的人格,即与个体社会化不足密切相关。个体社会化的内容包括技能社会化、价值体系社会化、规范社会化和角色社会化。人格是指个体通过社会化而形成的理念、态度、性格和习惯等,是个体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个体社会化的目的是塑造健全的人格。所谓个体社会化不足,是指个体社会化内容上的不全面或不恰当,具体表现为当事者的心理素质社会化偏低、角色社会化不当、行为规范社会化缺失和价值体系社会化不足。

      现实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健全的人格、自我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应变能力、竞争协作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等。在性格方面,需要拥有自知、自信、自爱、自强等品质。这些非智力素质对人的社会适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个体进入社会的入场券和通行证。高校在注重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加强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集体氛围,激发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了解和认识校园内外的生活和他人。在与外界的接触互动中,引导大学生认清自我角色,领悟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形成与他人期望相一致的行为模式,扮演好自身社会角色。

      注重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大学生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期,在大学生规范教育中必须注重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法治意识。然而,目前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高校应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法治与德治、他律与自律、惩罚与激励、现实性规范与思想性追求的功能互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法规观念。

      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是青年健康成长的关键,积极的人生观能够使学生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科学的价值观是决定健康的心理基础。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一是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二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加强锻炼;三是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招聘信息具体以原文公告为准

    上一篇: 面试热点:强化责任意识,担当历史重任

    下一篇:2013公务员面试中思辩性问题应答思路

    推荐阅读

    联系我们:
    北京丨河南丨陕西丨山西丨浙江丨甘肃丨湖北丨山东丨河北丨黑龙江丨湖南丨内蒙古丨新疆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