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 河南
  • 陕西
  • 山西
  • 北京
  • 河北
  • 湖南
  • 湖南
  • 湖北
  • 山东
  • 甘肃
  • 安徽
  • 天津
  • 浙江
  • 江苏
  • 黑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忘记密码?注册

    2014年社会热点:变了味的“谢师宴”

    2014-06-16 15:02:24

    分享:

      

      【背景链接】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画上句号,和高考有关的话题却在持续发酵。与考前的励志鼓劲不同,“后高考时代”的论调多以批判、反思为主。比如,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已然登场的“谢师宴”现象,已经成为各类媒体争相评说的热点;有些地方还专门下“令”,严禁党员、干部操办、参加各类“谢师宴”,违者要先免职后处分。“谢师宴”俨然成了奢侈、腐败的代名词。

      【京佳解析】

      “谢师宴”起源自西周时期尊老敬长的“乡饮酒礼”,并非专为老师而设,但从此而生宴请长辈之概念;一是等同于“升学宴”,孩子升学了,家长总要感谢一下老师,是专为老师而办。综合一下,说“‘谢师宴’是一种表达尊师、敬师、谢师的礼仪、风俗”应该没错。这么好的一件事为何如今成了“洪水猛兽”,要年复一年的被“群起而攻之”?

      摆上宴席“谢师”有何不可?对参加完高考的学生而言,12年的学习生活,即便算不上寒窗,也一定是苦读。能在高三时达到“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做三角函数、会解多元高次方程,能背化学元素表、会画大气环流图……”的很多人的“最高文化水平”,学生自身的付出是一方面,老师的教育和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感谢老师们多年辛劳,可以写感谢信,可以送礼物,当然也可以请吃饭。“谢师宴”也是传递感恩之情的一种形式,没有原罪。

      谁让“谢师宴”变了味?没有人反对“谢师”,“谢师宴”却不受待见,只因“谢师宴”已经远远超出了“谢师”的范畴。从形式上来说,“谢师宴”已经冲出家门、成为商家的招牌,动辄上千的高消费让原本人人都可以表达的“谢师”有了门槛。从内容上来看,“谢师宴”已经不单纯是为了答谢师恩,很多学生家长借此博面子、讲排场,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甚至斗富摆阔、趁机敛财。当“谢师”之情被金钱绑架,这样的宴席怎能不让学生和老师都苦不堪言?

      “谢师宴”还能回归本源吗?吃饭,对中国人而言,简单又不简单,可以是填饱肚子,也可以是交流纽带。通过吃饭实现与老师的互动,感激过往的谆谆教导,请教未来发展的金玉良言,这才是“谢师宴”的本意所在。这样的宴席,是人情,更要讲求温情。不用豪华酒店、山珍海味,无须推杯换盏、铺张浪费,就是简简单单地吃顿饭,推心置腹地聊聊天,会不会更让人记忆深刻?打造这样的“谢师宴”,不是出几条禁令就可以的,更需要学生、家长遵从内心的道德律令。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老师的伟大有目共睹。请让老师堂堂正正地接受答谢,把“谢师宴”身上不该背负的黑锅除掉吧。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招聘信息具体以原文公告为准

    上一篇:2014下半年联考申论热点汇总(持续更新中)

    下一篇: 2014社会热点: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从垃圾分类开始

    推荐阅读

    联系我们:
    北京丨河南丨陕西丨山西丨浙江丨甘肃丨湖北丨山东丨河北丨黑龙江丨湖南丨内蒙古丨

    京佳教育二维码▶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