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 河南
  • 陕西
  • 山西
  • 北京
  • 河北
  • 安徽
  • 湖南
  • 湖北
  • 山东
  • 甘肃
  • 安徽
  • 天津
  • 浙江
  • 江苏
  • 黑龙江
  • 内蒙古
  • 广西
  • 新疆
  • 新疆兵团
  • 忘记密码?注册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滴滴顺风车命案不要只是下线,我们要安全!

    2018-09-03 17:40:02

    分享:

      

      5月,郑州空姐遇害;8月,温州女孩遇害。三个月内两起命案,国内网约车巨头滴滴出行的顺风车业务成为众矢之的。外界对滴滴质疑的焦点包括:客服在处理乘客求救信息时,一味强调流程,未能把生命摆在第一位;滴滴系统缺乏有效求救通道,如一键报警功能位置不够突出,大多数乘客并不知晓,而且效果也难以保证。而滴滴对于乘客对司机性骚扰方面投诉的漠视,加大了下一个乘客的潜在风险。

      过去四年里,媒体报道及有关部门处理过的滴滴司机性侵、性骚扰事件,至少达50起之多。

      悲剧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发生?滴滴又是如何整改的?滴滴相关负责人称,滴滴对性骚扰事件的处罚都是顶格——永久封闭账户,但也不得不承认,目前对性骚扰案件存在取证难的问题。针对郑州空姐遇害一事,滴滴发公开信说:“我们会全力做好后续工作,同时全面彻查各项业务,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在三个月前已经发生过有人遇害的惨烈背景下,居然在受害人亲友报警后,不提供车主信息。居然对刚被投诉的车主不予处理,反而继续派单!

      一直以“滴滴一下,让出行更美好”自我标榜的滴滴出行,对旗下业务的管理全程失灵。

      两起命案,相似的处理方法,不仅暴露出滴滴在巨大的服务体量下,安全管理和处置能力的不足,更将资本的傲慢和对生命的漠视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百万悬赏,还是3倍赔偿,都让人感到,这头年仅6岁、由资本养肥的独角巨兽,已经露出了狰狞的嘴脸。

      在事件发生后,在朋友圈可以看到所谓的“卸载滴滴”。只是滴滴快的合并市场份额超过90%,卸载的滴滴,你到哪去打网约车?感受到滴滴的傲慢,你再也找不到一个谦卑的服务者。

      在消费者遭遇欺诈时,消费 告诉我们,要选择大的服务机构,更有安全保障。而当最大的机构发生问题,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傲慢时,我们该找谁?

      整个过程中安全监管的失控,这背后的深刻原因究竟是什么?

      这类悲剧不只是滴滴某些工作人员推诿扯皮问题,而是公司治理问题,是法律制裁不重问题,是监管不严问题,也更是市场竞争不充分问题。

      1、公司治理问题

      众所周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萝卜快了不洗泥”,往往是公司治理远远跟不上业务快速扩张。此次悲剧警示野蛮生长的“所谓的”共享经济该深刻反省了。

      在顺风车这个场景中,封闭高速运行的车辆,司机和乘客一对一。如果司机图谋不轨,乘客几乎是避无可避。平台方并没有一个应急处置机制。在有可能泄露司机隐私和可能延误营救损害乘客生命选项下,滴滴宁可选择后者,这是个重大制度缺陷和致命的bug。

      这几年,滴滴疯狂圈地扩张,所向披靡,但我们看到,管理并没有同步跟进,甚至到了混乱的地步。试想,如果滴滴真正吸取教训、狠抓司机管理的话,悲剧还能重演吗?遇害事件的再次发生,让我们看到,在人员层面,体现出的是它对规则和常识的蔑视;在管理层面,体现出的是它视教训如儿戏、视生命如薄纸的傲慢。如果因为公司的管理不善导致乘客丧命,滴滴无疑就是帮凶。

      不错,资本的意志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在悲剧发生后业界还在谈论滴滴5000亿上市计划或受影响。试问,这样的公司治理水平,这样漏洞百出的运营模式,焉能安心上市?

      2、监管不严问题

      悲剧发生后监管到位也行,给滴滴这样的涉事企业带上紧箍咒。但事实是,在所谓互联网创新的大旗下,一些公司和资本肆意扩张、无序竞争,严重破坏了正常的行业秩序,这其中监管的缺失应负一定责任。

      当然,先发展再监管几乎成为互联网创新的常态。但网约车领域顺风车一再暴露其安全隐患,这种模式的去留需要一个决断,监管方该痛下决断了。共享的便利不能以严重损伤消费者权益甚至失去生命为代价。顺风车的性质与出租车完全不同,也与专车不同,其安全性已经到了必须叫停的地步,监管应及时出手整治——安全不过关,再便利也应被一票否决。

      3、滴滴一家独大的垄断问题

      2016年,滴滴与优步(Uber)中国合并,商务部于2016年8月对滴滴进行反垄断调查,这一调查距今已有两年时间,但官方仍未公布任何进展。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曾就市场与道德的关系作过经典表述。他认为在市场中追逐私利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利也必须遵守社会正义的一般法则,必须具有“谨慎之德”和“克己自制之德”。另一方面,个人或企业只有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才能逼其建立长远考量,将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列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唯此才能实现基业长青,否则必然是短期行为、急功近利。

      我们目睹了金钱欲、资本扩张爆发之后的种种罪恶,会痛感斯密所称《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同等重要,市场经济应该是一个讲道德的经济。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而这些道德情操必须藉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维持,企业所谓“自觉”“反省”是靠不住的。不能指望企业自律的道德,而是要呼唤监管的力量和舆论的监督。

      不破除垄断,我们不但要面对一个高价的滴滴,还要面对一个危险的滴滴。从全民支持到恶之蜕变,不过就是两三年的时间,这个结果难道不是整个社会纵容的结果吗?应该反思的不仅仅是滴滴,还有养大滴滴的舆论和社会。

      4、法律制裁过轻问题

      国内有滴滴,国外有Uber,纵观他们的发展经历极其相似,可以说现在的滴滴正在经历Uber在美国发生的一切,不过Uber已经有了多年的经验,在安全上做得比滴滴好太多,但即使7年无犯罪记录的严格排查,GPS全程监控,app内一键报警按钮,乘客上车前自动分享司机个人信息等等,依然没有办法阻止一个潜在的枪手。

      早在2016年,这些措施就已经被用到了Uber上,但是当时发生了一件让美国人民非常愤怒的事,一位Uber司机,在3处地方杀人,这期间还搭载乘客,真的是令人毛骨悚然。而那次枪击事件造成了6死2伤。事情发生后,一项调查记录让大家陷入两难。

      这位司机通过的所有的排查,并且他的评分是4.73分,足以证明他的服务态度还不错。然而这样的一个人,突然做出这样的行径,Uber方面表示:实在无法预估枪手会做什么,因为我们看不到自己能做任何事情来阻止这件惨案的发生。

      尽管Uber似乎看上去非常无辜,但美国人民可不会管这些,几乎全民参与了卸载Uber的热潮。最后逼得Uber主动交出2850万美元的天价罚单(相当于19407万元人民币),世界各地都在举着牌子让Uber滚蛋,最后连创始人兼CEO都要背负骂名卸任。

      反观滴滴连续发生的消费者遇害案,法律对该公司的处罚是过轻的,只是短暂暂停相关业务进行整顿,然后罚点款了事。试问,这怎么能告慰受害者家属?又怎么能让广大消费者安心享用其“服务”?更不能还业界一个理性的经营环境,仍然是唯快不破,认识不到这种所谓“快”是带血的“快”。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什么改进措施呢?

      1、反思治理模式

      不是处理几个玩忽职守员工、发一些声明、赔偿些金钱就能解决问题的。

      目前,全球打车软件巨头Uber在美国已经上线了一键呼叫911(相当于中国的110)的功能,呼叫时App上会显示乘客的实时位置,乘客可以直接将信息告诉911接线员。Uber还宣布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允许乘客的位置信息和行程细节被自动传送给警方调度员,报警人甚至不用出声,传送信息包括姓名、位置、车型、颜色、车牌号等。需要指出的是,要实现类似Uber的一键报警甚至自动传输信息功能,还需要更多相关部门的配合。提升“一键报警”功能和覆盖面的背后,也需要考虑“报假警”的成本并设置相关行为的管控规则。

      滴滴内部应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并继续整改升级客服体系,加大客服团队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加速梳理优化投诉分级、工单流转等机制。

      滴滴要尽快跟有关部门建立应急机制,应和政府管理部门,如公安、交管、交通等部门建立迅速的沟通平台,通过这种平台能够避免通过人员冗长地、频繁地向上级汇报的流程,及时救助。

      2、构建与时俱进的监管体系

      面对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涌现,我们不可能幻想重新回到过去,不能重复“英国红旗法案”的历史悲剧。对于新经济、独角兽,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手足无措任其野蛮生长。有人认为顺风车司机很难进行控制,但其实通过机制流程还是有很多办法的。假如有一个人要注册滴滴(顺风车)司机,作为已经有一个庞大司机群体的滴滴公司,是可以有一个简单的制度流程,比如,要注册顺风车主则需要找一个人“背书”(找一个人介绍或者找三个人担保)。作为担保人,一是担保注册者没有犯罪,二是担保道德没有问题。如果出了问题,则其他的担保人要负责。滴滴在全国有几百万辆车,可以将证明过靠谱的车“背书”,还可执行内部举报机制——把不靠谱的车“踢出”平台。

      3、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除了加强企业责任、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与严格监管之外,改进网约车服务水平唯有依靠加大竞争,开放市场,让更多的竞争对手进来,以促进业态良性发展。

      权力没有制约必然导致恶,缺乏竞争的垄断也会导致恶。唯有终结滴滴一家独大的状况,才能标本兼治。

      4、重罚,提高违法成本

      在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凡遇消费者人命相关的大案,法律通常是采取重罚的方式,有些案件甚至罚到涉事企业破产,相关企业负责人还可能受到民事起诉。重罚,是事后的补救和震慑之道。重罚企业,提高违法成本,增强威慑力,让逐利的企业,精打细算后,不敢越雷池一步。有关部门约谈滴滴,责令其进行全面整改,但整改不能仅仅停留在约谈层面,应采取更多实质性的处罚举措,如“整改不到位将下架APP,取消经营资质”。对于有意违背市场规则或违法的企业,重罚才是对公众真正的负责,重罚才能让企业去真正纠偏。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招聘信息具体以原文公告为准

    上一篇: 2014社会热点: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从垃圾分类开始

    下一篇: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招录考试申论科目解读

    推荐阅读

    联系我们:
    北京丨河南丨陕西丨山西丨浙江丨甘肃丨湖北丨山东丨河北丨黑龙江丨湖南丨内蒙古丨新疆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关闭窗口